名稱:垃圾處理中轉站設置要求
在大、中城市通常設置多個垃圾中轉站。每個中轉站必須根據需要配置必要的機械設備和輔助設備,如鏟車及布料用膠輪拖拉機、卸料裝置、擠壓設備和稱量用地磅等。
根據《城市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設施標準》(CJ527一89),我國對垃圾中轉站設置概要如下: (1)公路中轉站一般要求。公路中轉站的設置數量和規(guī)模取決于收集車的類型、收集范圍 (2)鐵路中轉站一般要求。當
垃圾處理場距離市區(qū)路程大于50 Ian時,可設置鐵路運輸中轉站。中轉站必須設置裝卸垃圾的專用站臺以及與鐵路系統(tǒng)銜接的調度、通訊、信號等系統(tǒng)。如果在專用裝卸站臺兩側均設一條鐵道,那么站臺的長度會減少一半(參見圖2-17),并可設置輕型機幫助進行列車調度作業(yè)。
(3)水路運輸中轉站一般要求。水路中轉站設置要有供卸料、停泊、調檔等作用的岸線。岸線長度應根據裝卸量、裝卸生產率、船只噸位、河道允許船只停泊檔數確定。其計算公式為: L=Wq+I.(2-30) 式中,L為水路中轉站岸線長度,M; W為垃圾日裝卸量,t; q為岸線折算系數,m/t,參見表2-8; 1 為附加岸線長度,m,參見表2-80 表2-8中岸線為日裝卸量300 t時所要求的停泊岸線。當日裝卸量超過300 t時,用表中“岸線折算系數”欄中的系數進行計算。附加岸線即拖輪的停泊岸線。
水路中轉站還應有陸上空地作為作業(yè)區(qū)。陸上面積用以安排車道、大型裝卸機械、倉儲、管理等項目的用地。所需陸上面積按岸線規(guī)定長度配置,一般規(guī)定每米岸線配備不少于40時的陸上面積。 (4)環(huán)境保護與衛(wèi)生要求。城市垃圾中轉站操作管理不善,常給環(huán)境帶來不利影響,引起附近居民的不滿。故大多數現代化及大型垃圾中轉站都采用封閉形式,注意規(guī)范的作業(yè),并采取一系列環(huán)保措施:有露天垃圾場的直接裝卸型中轉站,要防止碎紙等到處飛揚,故需設置防風網罩和其他柵欄;作業(yè)中拋撒到外邊的固體廢物要及時撿回;當垃圾暫存待裝時,中轉站要對貯存的廢物經常噴水以免飄塵及臭氣污染周圍環(huán)境,工人操作要戴防塵面罩;中轉站一般均設有防火設施;中轉站要有衛(wèi)生設施,并注意綠化,綠化面積應達到10%一20%?傊修D站要注意飄塵、噪聲、臭氣、排氣等指標應符合環(huán)境監(jiān)測標準。
此外,如用鐵路運輸,垃圾運輸列車敞開時,應蓋有一層篷布或帶小網眼網罩以防止運輸過程中垃圾的散落。水路運輸時,則需注意避免廢物灑落水中,以免污染河水。
國內外生活垃圾中轉站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,它們的主要區(qū)別是站內中轉處理垃圾的設備及其工作原理和對垃圾處理的效果(減容壓實程度)不同。由此,本節(jié)按生活垃圾中轉站內設備不同將中轉站分成若干類,分別論述其工藝流程、設備主要技術參數、作業(yè)過程及使用情況分析。 垃圾由小型垃圾收集車從居民點收集來后,運到中轉站,經稱重計量后,駛上卸料平臺,直接卸料進人大型垃圾運輸車的車廂內。此時,車廂一般是敞頂式的,車廂的容積都比較大,可達 60-80襯。有時,在中轉站卸料平臺上還配置有機械臂式液壓抓斗(類似于挖掘機),用來將車廂內的垃圾扒平整,并略做壓實動作。此時,大型垃圾運輸車一般做成半掛拖車式,由牽引車拖帶進行運輸。在運輸途中,一般對敞頂集裝箱用篷布覆蓋,以防止途中垃圾的飛揚。如加拿大蒙放裝
特利爾地區(qū)SNK中轉站即是此種形式。此時,中轉站用的垃圾箱容積較小,一般小于10襯。置在站內地坑中,垃圾收集車將垃圾直接卸人箱中,待裝滿后,用起重設備將箱從地坑中吊出,到5t級運輸車上運走。